字号调节
第137届广交会(2025年4月15日开幕)在中美贸易战加剧、美国对华加征关税(部分商品税率高达245%)的背景下举办,但其表现远超预期,展现出中国外贸的强劲韧性和全球市场的持续信心。
境外采购商大幅增长:4月19日,已有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.86万名境外采购商参会,较上届增长20.2%。
首日盛况:开幕首日,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达6.45万,创历史新高,展馆内人潮涌动,餐厅、卫生间均排起长队。
预注册火爆:21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万名境外采购商完成预注册,包括全球零售250强企业68家、世界500强企业20家。
欧美采购商占比下降:仅占预注册人数的10.52%,而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占比72%,金砖国家占27.4%。
新兴市场成主力:中东、东南亚、拉美等地区采购商增长显著,部分企业反馈南美、中东客户对高科技产品兴趣浓厚。
智能制造、机器人等领域表现亮眼:
苏州穿山甲机器人公司首日斩获百万美元订单。
魔法原子机器人公司首次参展即获数百张意向订单,秘鲁客户甚至高价抢购样机29。
服务机器人专区成为焦点,吸引大量专业买家。
传统行业承压:五金、机械等同质化严重的产品面临比价压力,部分展位客流量较少。
海外设厂规避关税:如江苏通润在泰国建厂,山东星宇在越南生产以获取“越南制造”认证。
内销与新兴市场拓展:部分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或深耕“一带一路”国家。
技术领先企业无惧关税:如氦豚机器人创始人表示,全球领先的技术使关税影响有限。
批评美国政策:多家国际采购商认为加征关税是“鲁莽且双输”的政策,可能引发美国金融危机。
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:约旦采购商表示,中国产品在价格、质量和服务上仍具绝对优势。
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带来挑战,但第137届广交会展现出中国外贸的强劲韧性和全球市场的深度依赖。新兴市场崛起、高科技领域爆发以及企业的灵活应对,共同推动广交会逆势增长,成为全球供应链信心的“风向标”。
相关推荐